臧克家先生笔下,经常出现普通的农民、老牛、老马等接地气的形象,因为他也被称为“农民诗人”。不过,与他质朴的诗作不同的是,他毕业于国立青岛大学(现在的山东大学)。
但其实,臧克家在报考国立青岛大学时并不是那么的顺利,甚至可以说以他的成绩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一所学校愿意录取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臧克家是山东人,也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,他的祖父在大清时期考上了秀才,爸爸毕业于政法学堂,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,臧克家很小就饱读诗书,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有浓厚的兴趣。
臧克家从小上的是私塾,语文虽然难不倒他,但他对数学却是一窍不通,在报考大学之前所有的人都劝他放弃,认为他的成绩考大学根本不可能。他的老师贵阳临床试验也劝他复读或者找一份关于文学的工作。
但是贰陆岁的臧克家还是决定要试一试,而且自知偏科严重的他,决定在考场上“铤而走险”一把,他在考语文时并没有按照题目作答,而是在卷子上写了一篇只有贰捌个字的作文:
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,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,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……
就是这短短的贰捌个字,在阅卷时打动了闻一多,让他决定破格录取这个数学零分、语文几乎没作答的考生。
臧克家也没有辜负闻一多的信任,在入学后就不断的发表自己的作品,一跃成为了著名的诗人。他的诗作《有的人》、《烙印》、《老马》等作品都带给人深深的思考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试药员看到的,谢谢!
|